基于CNN的阅读理解式问答模型:DGCNN
By 苏剑林 | 2018-04-15 | 416118位读者 | 引用2019.08.20更新:开源了一个Keras版(https://kexue.fm/archives/6906)
早在年初的《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》的介绍文章中就已经承诺过会分享CNN在NLP中的使用心得,然而一直不得其便。这几天终于下定决心来整理一下相关的内容了。
背景
事不宜迟,先来介绍一下模型的基本情况。
模型特点
本模型——我称之为DGCNN——是基于CNN和简单的Attention的模型,由于没有用到RNN结构,因此速度相当快,而且是专门为这种WebQA式的任务定制的,因此也相当轻量级。SQUAD排行榜前面的模型,如AoA、R-Net等,都用到了RNN,并且还伴有比较复杂的注意力交互机制,而这些东西在DGCNN中基本都没有出现。
这是一个在GTX1060上都可以几个小时训练完成的模型!
DGCNN,全名为Dilate Gat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,即“膨胀门卷积神经网络”,顾名思义,融合了两个比较新的卷积用法:膨胀卷积、门卷积,并增加了一些人工特征和trick,最终使得模型在轻、快的基础上达到最佳的效果。在本文撰写之时,本文要介绍的模型还位于榜首,得分(得分是准确率与F1的平均)为0.7583,而且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一直没有跌出前三名、并且获得周冠军次数最多的模型。
基于DGCNN和概率图的轻量级信息抽取模型
By 苏剑林 | 2019-06-03 | 381556位读者 | 引用背景:前几个月,百度举办了“2019语言与智能技术竞赛”,其中有三个赛道,而我对其中的“信息抽取”赛道颇感兴趣,于是报名参加。经过两个多月的煎熬,比赛终于结束,并且最终结果已经公布。笔者从最初的对信息抽取的一无所知,经过这次比赛的学习和研究,最终探索出在监督学习下做信息抽取的一些经验,遂在此与大家分享。
笔者在最终的测试集上排名第七,指标F1为0.8807(Precision是0.8939,Recall是0.8679),跟第一名相差0.01左右。从比赛角度这个成绩不算突出,但自认为模型有若干创新之处,比如自行设计的抽取结构、CNN+Attention(所以足够快速)、没有用Bert等预训练模型,私以为这对于信息抽取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基本分析
信息抽取(Information Extraction, IE)是从自然语言文本中抽取实体、属性、关系及事件等事实类信息的文本处理技术,是信息检索、智能问答、智能对话等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基础,一直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。... 本次竞赛将提供业界规模最大的基于schema的中文信息抽取数据集(Schema based Knowledge Extraction, SKE),旨在为研究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,进一步提升中文信息抽取技术的研究水平,推动相关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。------ 比赛官方网站介绍
开源一版DGCNN阅读理解问答模型(Keras版)
By 苏剑林 | 2019-08-20 | 67305位读者 | 引用去年写过《基于CNN的阅读理解式问答模型:DGCNN》,介绍了一个纯卷积的简单的问答模型。当时是用Tensorflow实现的,而且没有开源,这几天抽空用Keras复现了一下,决定开源。
模型综述
关于DGCNN的基本介绍,这里不再赘述。本文的模型并不是之前模型的重复实现,而是有所改动,这里只介绍一下被改动的地方。
1、这里放出的模型,线下验证集的分数大概是0.72(之前大约是0.75);
2、本次模型以字为单位,使用笔者之前探索出来的“字词混合Embedding”(之前是以词为单位);
3、本次模型完全去掉了人工特征(之前用了8个人工特征);
4、本次模型去掉了位置Embedding(之前将位置Embedding拼接到输入上);
5、模型架构和训练细节有所微调。
基于CNN和序列标注的对联机器人
By 苏剑林 | 2019-01-14 | 41290位读者 | 引用缘起
前几天在量子位公众号上看到了《这个脑洞清奇的对联AI,大家都玩疯了》一文,觉得挺有意思,难得的是作者还整理并公开了数据集,所以决定自己尝试一下。
动手
“对对联”,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句子生成任务,可以用seq2seq完成,跟笔者之前写的《玩转Keras之seq2seq自动生成标题》一样,稍微修改一下输入即可。上面提到的文章所用的方法也是seq2seq,可见这算是标准做法了。
万能的seq2seq:基于seq2seq的阅读理解问答
By 苏剑林 | 2019-12-05 | 81252位读者 | 引用今天给bert4keras新增加了一个例子:阅读理解式问答(task_reading_comprehension_by_seq2seq.py),语料跟之前一样,都是用WebQA和SogouQA,最终的得分在0.77左右(单模型,没精调)。
方法简述
由于这次主要目的是给bert4keras增加demo,因此效率就不是主要关心的目标了。这次的目标主要是通用性和易用性,所以用了最万能的方案——seq2seq来实现做阅读理解。
用seq2seq做的话,基本不用怎么关心模型设计,只要把篇章和问题拼接起来,然后预测答案就行了。此外,seq2seq的方案还自然地包括了判断篇章有无答案的方法,以及自然地导出一种多篇章投票的思路。总而言之,不考虑效率的话,seq2seq做阅读理解是一种相当优雅的方案。
这次实现seq2seq还是用UNILM的方案,如果还不了解的读者,可以先阅读《从语言模型到Seq2Seq:Transformer如戏,全靠Mask》了解相应内容。
用bert4keras做三元组抽取
By 苏剑林 | 2020-01-03 | 233367位读者 | 引用在开发bert4keras的时候就承诺过,会逐渐将之前用keras-bert实现的例子逐渐迁移到bert4keras来,而那里其中一个例子便是三元组抽取的任务。现在bert4keras的例子已经颇为丰富了,但还没有序列标注和信息抽取相关的任务,而三元组抽取正好是这样的一个任务,因此就补充上去了。
当Bert遇上Keras:这可能是Bert最简单的打开姿势
By 苏剑林 | 2019-06-18 | 393934位读者 | 引用Bert是什么,估计也不用笔者来诸多介绍了。虽然笔者不是很喜欢Bert,但不得不说,Bert确实在NLP界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。现在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,关于Bert的科普和解读已经满天飞了,隐隐已经超过了当年Word2Vec刚出来的势头了。有意思的是,Bert是Google搞出来的,当年的word2vec也是Google搞出来的,不管你用哪个,都是在跟着Google大佬的屁股跑啊~
Bert刚出来不久,就有读者建议我写个解读,但我终究还是没有写。一来,Bert的解读已经不少了,二来其实Bert也就是基于Attention的搞出来的大规模语料预训练的模型,本身在技术上不算什么创新,而关于Google的Attention我已经写过解读了,所以就提不起劲来写了。
总的来说,我个人对Bert一直也没啥兴趣,直到上个月末在做信息抽取比赛时,才首次尝试了Bert。因为后来想到,即使不感兴趣,终究也是得学会它,毕竟用不用是一回事,会不会又是另一回事。再加上在Keras中使用(fine tune)Bert,似乎还没有什么文章介绍,所以就分享一下自己的使用经验。
最近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