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来扯几句“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”
By 苏剑林 | 2020-07-18 | 32156位读者 | 引用【备忘】电脑远程控制手机的解决方案
By 苏剑林 | 2016-03-29 | 45466位读者 | 引用最近由于数据挖掘上的研究,需要想办法通过电脑远程控制手机(主要是安卓),遂查找了网络上的一些工具,这里记录一下结果,纯粹做备忘。有同样需要的读者可以参考。
之前在阿里云的服务器和树莓派上都做过远程控制的,记得Linux下的远程控制工具叫做VNC,于是我google和百度了vnc server android、vnc server apk等,发现这类工具确实不少,比如最知名的当属droid vnc server。但是同类的几个软件我都测试了,它确实是VNC软件,但是在我的几个安卓4.x上,显示都不正常(花屏),无奈抛弃了。再看一下日期,发现原来这些软件基本到2013年就停止更新了,一般支持到安卓2.3而已,怪不得。
2015诺贝尔医学奖:中国人在内
By 苏剑林 | 2015-10-05 | 23292位读者 | 引用怎么会这么巧!背后的隐藏信息
By 苏剑林 | 2015-01-21 | 34115位读者 | 引用假设我是一名中学数学老师,在给学生兴致勃勃地讲“素数”,讲完素数的定义和相关性质后,正当我接着往下讲时,有个捣蛋的学生提问,“老师,你能不能举一个三位数的素数?”。可是我手头上没有1000以内的素数表,我也没记住超过100的素数,那怎么办呢?我只好在黑板上写出几个三位数,比如173、211、463,然后跟学生说“让我们来检验这些数是不是素数”。最终的结果是:它们都是素数!然后会有学生疑问:怎么会这么巧?
素数的概率
首先的问题是,任意写一个三位数,它是素数的概率是多少?三位数的素数共有143个,三位数共有900个,于是概率应该是143/900,大约是六分之一。看起来挺低的,要“蒙中”似乎不容易。
[转载] 做数学一定要是天才吗?
By 苏剑林 | 2014-11-17 | 27623位读者 | 引用(译自 陶哲轩 博客, 译者 liuxiaochuang)
(英文原文:Does one have to be a genius to do maths?)
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一个大写的:不!为了达到对数学有一个良好的,有意义的贡献的目的,人们必须要刻苦努力;学好自己的领域,掌握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和工具;多问问题;多与其他数学工作者交流;要对数学有个宏观的把握。当然,一定水平的才智,耐心的要求,以及心智上的成熟性是必须的。但是,数学工作者绝不需要什么神奇的“天才”的基因,什么天生的洞察能力;不需要什么超自然的能力使自己总有灵感去出人意料的解决难题。
大众对数学家的形象有一个错误的认识:这些人似乎都使孤单离群的(甚至有一点疯癫)天才。他们不去关注其他同行的工作,不按常规的方式思考。他们总是能够获得无法解释的灵感(或者经过痛苦的挣扎之后突然获得),然后在所有的专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,在某个重大的问题上取得了突破的进展。这样浪漫的形象真够吸引人的,可是至少在现代数学学科中,这样的人或事是基本没有的。在数学中,我们的确有很多惊人的结论,深刻的定理,但是那都是经过几年,几十年,甚至几个世纪的积累,在很多优秀的或者伟大的数学家的努力之下一点一点得到的。每次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理解加深的确都很不平凡,有些甚至是非常的出人意料。但尽管如此,这些成就也无不例外的建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,并不是全新的。(例如, Wiles 解决费马最后定理的工作,或者Perelman 解决庞加莱猜想的工作。)
[追溯]封装界传奇人物
By 苏剑林 | 2014-07-02 | 18633位读者 | 引用转载理由:现在的deepin和ylmf(已经改为StartOs)都已经在制作自己的Linux,而当初它们都是制作GhostXp的大家。我的初中,即2009年以前,是GhostXP流行的时代,而我当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中,发表过一些GhostXP的作品。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,XP也就慢慢退出了舞台。我也就随之退出了这个舞台,也因此得以专注科学。但是,几乎所有我的电脑知识,都积累于那个时期,因为为了完成一个系统的制作和推广,需要懂得的电脑技术很多很多,我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。下面列举的一些人,都是当年GhostXP界的神话人物,有些我并不认识,但其名在当时就如雷贯耳;有些人在当时还十分幸运地加上了他们的QQ。这篇文章实际上已经是很久已经的了,但还是值得回味过去的时间,以此为我的初中时代留下一些回忆。
王骁威:勇敢的追梦者
By 苏剑林 | 2012-11-06 | 39499位读者 | 引用破解数学猜想
今天在看《广州日报》时,偶然发现了一个不曾听闻的名字——王骁威。
他,跟我一样是一个90后,是韶关学院的大四学生,而现在,他多了一点名头:“仅用1表示数问题中的素数猜想”这一难题的破解者。
“仅用1表示数问题中的素数猜想”出现在加拿大数学家Richard K·Guy的著作《数论中未解决的问题》中,是上世纪50年代,加拿大数学家Richard K·Guy提出一个数论猜想:对于给定的素数p,$f(p)=f(p-1)+1$是否能成立。其中,“仅用1表示数”指的是只用1通过加法和乘法以及括号来表示自然数,对于给定的自然数n,用1来表示时,1的最少个数记为$f(n)$。据说在之前就有诸多数学家论证过,在3亿之前的素数里,上述猜想是成立的。
但是王骁威通过举出反例证否了这个命题,他指出p=353942783时这个公式并不成立。他是经过四个月的钻研,王骁威运用集合论的运算、分析、优化,才成功发现这个猜想的反例的。发现反例之后,王骁威陷入兴奋,把整理成的报告寄给国内几家杂志社,结果却令他失望,几家杂志社对他的论文均不感兴趣。“我也怀疑过自己的努力是否值得,但对数学的强烈兴趣让我坚持下来。”王骁威说自己将论文译成英文,英文名为《A counterexample to the prime conjecture of expressing numbers using just ones》(中文名为《仅用1表示数中素数猜想的一个反例》),投往全球最权威的数论杂志———美国艾斯维尔出版社的《Journal of Number Theory》(数论杂志),国外专家的青睐终于让他收获成功的喜悦,论文发表在杂志第133期(明年二月)上。数学大师丘成桐也通过邮件与王骁威交流,并对他表示肯定。
最近评论